当天9时30分左右,吴山头村地灾点发生多处滑坡和下错,但由于预警及时、撤离迅速,全村无人员伤亡。
据了解,11日、12日茶平乡国土所工作人员在吴山头村地灾点巡查时,发现新增裂缝和屋后道路下沉、山体开裂的情况后,及时汇报、迅速处置,会同党员干部、技术专家劝说村民撤离村庄。12日19时30分,该村第一批共计12户村民火速转移;13日18时,剩余18户也及时转移,至此全村52人成功完成转移。
这是近期强降雨期间
南平市自然资源系统
成功避险的一个缩影
连日来,南平全市普降暴雨,部分乡镇出现大暴雨,10个县(市、区)130个乡镇过程累积雨量超过100毫米,其中光泽、武夷山、建阳、浦城、邵武和松溪6个县(市、区)42个乡镇过程累积雨量超过250毫米。南平市防指于6月13日启动防暴雨洪水II级应急响应,多个县(市、区)陆续发布暴雨一级预警信息。
持续强降雨袭击下,南平市自然资源系统迅速进入防御临战状态,扎实推进地灾防治工作,筑牢防灾减灾“安全堤”。截至6月17日9时,南平市已转移受威胁群众11183户26586人,做到“应转尽转”“应转早转”。

南平市自然资源局迅速成立指导组,直插一线核查转移安置情况,会同技术人员对集中安置点以及群众转移路线的安全性进行现场研判,组织对全市转移路线、转移方式、安置点安全进行全链条排查。充分发挥普适型自动化监测设备作用,在全市435处高风险地灾点进行布设,提升地灾预警的时效性和准确性。提前谋划九项灾后重建服务措施,抓实灾后重建服务工作。

武夷山市自然资源局加强地灾气象预报预警,及时发布预警信息,落实预警响应措施,发挥县、乡、村、地灾点四级联防机制作用,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及领导带班制度,确保信息及时传递。联合闽北地质大队专家组成3支技术指导先锋队,深入重要地灾点查看和分析研判,及时做好动态巡查、动态监测,力求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截至6月14日15时,该局累计下沉指导力量191人次,排查地灾点和泥石流沟口53个。
建瓯市自然资源局落实盯责任、盯落实、盯措施、盯信息的“四盯模式”,成立地灾防汛安置转移指挥中心,立即调度技术支撑队伍入驻,下沉乡镇开展督促指导,动态掌握全市地灾点、高陡边情况。现场督察转移安置点安全隐患问题、转移人员“回流”问题,协调解决乡镇反馈的防汛工作问题。截至6月15日上午12时,该市转移安置群众738户1677人。

建瓯市自然资源局落实盯责任、盯落实、盯措施、盯信息的“四盯模式”,成立地灾防汛安置转移指挥中心,立即调度技术支撑队伍入驻,下沉乡镇开展督促指导,动态掌握全市地灾点、高陡边情况。现场督察转移安置点安全隐患问题、转移人员“回流”问题,协调解决乡镇反馈的防汛工作问题。截至6月15日上午12时,该市转移安置群众738户1677人。

光泽县自然资源局面对II级暴雨应急响应,迅速成立应急指导队伍,督查落实地灾群测群防各项措施,指导各乡镇做好突发性地灾应急处置和抢险救灾工作,实行一日两次拉网式排查,做到全县127处地灾隐患点全覆盖。同时,指导各乡镇转移地灾点、高陡边坡等危险区域群众,加强对重点场所隐患巡查,筑牢群众“生命安全线”。截至6月15日12时,该县共转移安置群众443户1057人,启用转移安置点42个。

浦城县自然资源局通过科学调度、超前谋划、部门联动等方式,全力打好防汛备汛“主动仗”。该局多次召开防汛工作会议,及时会商研判全县地灾防治工作,严格落实落细各项防灾措施,执行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强化信息互联互通,全面排查重点隐患。及时向群众宣传汛期安全知识和防范措施,指导乡镇做好防汛救灾物资储备和重点区域群众避险转移和妥善安置工作。截至6月16日17时,该县共转移群众3282人。

松溪县自然资源局加强会商,精准研判风险,加大预警频次,落实预警“叫应”机制,做到预警全覆盖、信息不遗漏。强化预警与响应联动,督促指导转移受地灾威胁群众。加强应急准备,提前在重点区域预置救援力量、物资和装备,科学快速高效处置可能出现的突发地质灾害。截至6月17日9时,全县共转移群众567户1373人。